前几天晚上,我刚准备休息,手机突然响了,是个陌生号码。接起来对方自称某贷款平台的催收员,说我一个远房表弟在他们那儿贷了款,留的联系人是我,现在他人联系不上,让我帮忙转告他赶紧还款。我当时就懵了——这表弟都快十年没联系了,怎么贷款会留我的电话?挂了电话我赶紧查了下相关案例,结合平时工作里遇到的情况,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说说,别人贷款时把你写成联系人,到底有没有影响,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办。
先得说清楚,贷款申请表里的“联系人”到底是干啥的。很多人一看到自己成了“联系人”,就怕得不行,觉得是不是要替人还钱了。其实真不是。我在贷款行业做了快八年,见过各种申请表,“联系人”这一栏,本质上就是个“紧急联系方式”。平台留这个电话,是怕万一借款人到期没还钱,或者联系不上了,能通过联系人问问情况,找到借款人。它跟“担保人”“共同借款人”完全是两码事——担保人是要签字画押,跟借款人一起承担还款责任的;共同借款人更是直接在合同上签字,算是半个债务人。但联系人呢?你不用签任何字,也不用提供任何身份信息,甚至很多时候你自己都不知道被人填成了联系人。
那最关心的问题来了:会影响征信吗?我可以肯定地说,不会。征信报告是啥?是记录你自己借钱、还钱、担保这些行为的报告。别人的贷款,哪怕留了你的电话,只要你没参与签字,没当担保人,这笔贷款就不会出现在你的征信报告里。我之前帮一个用户查过征信,他说他朋友贷款留了他的电话,结果他的征信报告干干净净,连个“联系人”的记录都没有。所以这点真不用慌,你的征信不会因为当个联系人就受损。
那法律上呢?会让我替他还钱吗?前阵子有个用户更夸张,收到催收短信说“再不联系借款人,就起诉你”,吓得半夜给我打电话。我当时就告诉他:别理!法律上有个基本规则,叫“谁借钱谁还”。贷款合同是借款人跟平台签的,合同里的权利义务只对他们俩有效。你没签字,没拿钱,甚至可能都不知道这回事,凭啥让你担责任?我专门翻过《民法典》,里面明确说了,合同只能约束签订合同的当事人,跟合同外的第三人没关系。所以哪怕借款人跑路了,平台去法院起诉,告的也是借款人,绝对告不到你头上。
不过话说回来,没法律责任不代表没麻烦。最常见的就是催收电话。我见过一个极端案例,有个用户被同事留成联系人,同事逾期后,催收一天给他打十几个电话,早上7点打到晚上11点,甚至打到他公司前台,说“你同事欠钱不还,你作为联系人怎么不管?”搞得他在公司都抬不起头。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教你几招:
第一,接到催收电话先别慌,问清楚是哪个平台、借款人是谁、留的你的电话是作为“紧急联系人”还是“担保人”。如果是联系人,直接告诉对方:“我只是联系人,不是借款人,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你们别再打这个电话了。”语气要坚定,但别吵架,吵架解决不了问题。
第二,如果对方还一直打,甚至威胁你,直接录音。然后去“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这个平台有没有金融牌照,没有牌照的直接打12378银保监会投诉电话,说他们暴力催收;有牌照的就去平台官网找客服投诉,要求他们从联系名单里删掉你的电话。我之前有个客户就是这么做的,投诉第二天催收就没再打过电话。
第三,要是借款人是你认识的人,最好主动联系他,提醒他赶紧处理。毕竟逾期对他自己影响最大,征信坏了以后贷款、买房都麻烦。如果实在联系不上,也别自责,你已经尽到提醒义务了。
最后说句实在的,以后要是有人找你当贷款联系人,哪怕关系再好,也先问清楚:“你这贷款是干啥用的?能按时还吗?”要是对方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用途,或者你知道他平时花钱没节制,最好找个理由婉拒,比如“我最近换了手机号,可能接不到电话”,省得以后给自己惹麻烦。
总之,别人贷款把你写成联系人,法律上没责任,征信不受影响,最大的麻烦就是可能被催收骚扰。只要记住:别慌、别担责、该投诉就投诉,基本不会有大问题。希望今天说的这些能帮到有同样困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