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收到私信,问“如果成了失信人员,这辈子都还不起钱怎么办?”说实话,每次看到这种问题,心里都挺不是滋味的。失信这两个字,像个无形的枷锁,可真要到了“一辈子还不起”的地步,难道就只能困死在里面吗?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全是这些年接触案例总结的实在话。
先得说清楚,“失信人员”不是随便叫的。得是法院判决还钱,有能力还却故意不还,才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老赖”)。但如果真的是因为重病、残疾、失业这些客观原因,兜里实在掏不出钱,这种“还不起”和“故意不还”在法律上是两码事——这一点,很多人都搞混了。
之前在某法律论坛看到个案例,安徽的张大哥,2018年做生意赔了,欠供应商80多万,被起诉后成了失信人员。他那会儿刚查出糖尿病,每月要吃药,妻子打零工,孩子还在上高中,家里唯一的收入就是妻子每月3000多的工资,扣掉房租和基本开销,根本剩不下钱。他当时觉得“这辈子算完了”,躲了两年不敢接法院电话,结果账户被冻结,连医保卡都差点用不了。后来在社区法律援助的帮助下,他才知道:“还不起”不是原罪,躲起来才是大问题。
那如果真的到了“一辈子都还不起”的地步,到底能怎么办?这几年接触过不少类似案例,总结出3个合法的处理方向,每个方向都得一步一步来,急不得。
第一个方向:主动跟债权人“摊牌”,协商债务减免或分期。别觉得“我都还不起了,人家凭什么跟我协商?”其实债权人最怕的不是你没钱,是你消失。去年帮一个客户处理过,他欠了银行15万信用卡,因为车祸瘫痪,每月只有2000元低保。一开始银行催得紧,他直接把医院诊断书、低保证明寄给银行信用卡中心,附了封信说“我不是不还,是真没能力,要是你们愿意,我每月从低保里挤500还,直到还完为止”。三个月后银行回复:同意减免利息,只还本金,每月还500,不催款也不上报征信恶化。现在他还了两年多,虽然慢,但至少不用天天担惊受怕。
这里要提醒,协商不是口头说说,得有书面材料:收入证明(工资流水、低保凭证)、支出证明(房租、医药费、抚养费)、困难证明(社区或村委会盖章),这些东西越具体,债权人越容易相信你是真困难。
第二个方向:申请“个人债务集中清理”,也就是咱们常说的“个人破产”试点。2021年浙江率先试点,后来江苏、广东、山东也跟上了。简单说,就是向法院申请,证明自己“确实没能力还清全部债务”,法院审查后,可能会裁定“免除部分债务”,剩下的按能力慢慢还。去年杭州有个案例,当事人欠了200多万,名下只有一套50平米的老房子(唯一住房),法院最后裁定:房子不卖,给他留了80平米的租房费用(按当地租金算5年),剩下的债务分10年还,每年还5万,利息全免。
但这试点有门槛,比如浙江要求“债务总额超过50万”“已经努力还款但仍无力清偿”“诚信记录良好(没故意转移财产)”。想申请的话,得先去当地法院的“个人债务清理窗口”问清楚,每个地方材料要求不一样,但核心都是“证明你真的尽力了,只是运气不好”。
第三个方向:如果债务是夫妻共同债务,别让另一半跟着背锅。之前遇到过一对夫妻,丈夫做生意欠了300万,妻子一直不知情,后来被一起起诉。其实法律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共同债务”。只要妻子能证明丈夫的钱没用于家庭(比如丈夫的流水全是打给生意伙伴,家里开销一直是妻子工资承担),就能免责。后来他们找了律师,提交了三年的家庭开支记录、丈夫的生意流水,法院最后判妻子不用还。
不过有个误区得说清楚:“还不起”不代表“不用还”。就算申请了债务减免,法院也会保留“债权人发现你有财产时随时可以恢复执行”的权利。比如你现在确实没钱,但5年后中了彩票,那笔钱还是得先还债务。所以别想着“一免了之”,踏实过日子才是根本。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失信不可怕,怕的是破罐子破摔。我见过最让人佩服的案例,是个60岁的大叔,欠了80万,退休工资每月3000,他主动跟所有债权人签了协议:每月还2000,剩下1000留着吃药。现在还了8年,还差20万,但所有债权人都没催过他,因为他每月1号准时转账,转账附言永远是“本月还款,感谢理解”。
所以啊,真到了“还不起”的地步,别躲,别信那些“花钱消失信记录”的骗局(上周刚有人被骗了2万,骗子说能帮他从名单里除名,结果钱转过去就拉黑了),就走正规路子:整理清楚债务、算明白自己能还多少、主动找债权人谈、该申请试点就去申请。法律不会逼死人,但你得先拿出诚意。日子再难,只要人还在,总有慢慢翻身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