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市那几年,每次遇到缩量涨停我都特别纠结。看着K线图上那个死死封在涨停板的价格,成交量却比前几天小了一大截,心里总打鼓。到底是该赶紧卖了落袋为安,还是继续拿着等后面可能的连板?问过身边老股民,有人说缩量好筹码锁死了,有人说缩量不好买盘不足要回调,听得我更糊涂了。
后来自己慢慢复盘总结,发现缩量涨停不能一概而论,得结合位置和市场环境来看。如果一只股票之前一直在低位横盘,突然某天缩量涨停,这往往是个积极信号。股价在低位时,大部分套牢盘已经割肉离场,剩下的持股者成本比较接近,对股价预期也一致,所以不需要大量成交就能封板,说明抛压很小。这种时候只要后续没有突发利空,继续上涨的概率确实高一些。我早年有次遇到这种情况,当时犹豫要不要卖,后来又拿了三天,果然又吃了两个涨停板。
但如果是在连续大涨后的高位出现缩量涨停,就得多留个心眼。股价已经涨了不少,这时候缩量可能不是筹码锁定,而是买盘开始乏力。之前追涨的资金开始谨慎,新入场的资金不敢轻易接盘,涨停板上的封单看着大,可能是主力在维持股价,实际承接力并不强。我就吃过这亏,有次高位缩量涨停当天没卖,想着第二天可能继续涨,结果次日直接低开,根本没机会出,最后利润回吐了一大半。
说实话,散户最难的就是判断缩量涨停背后的真实原因。是公司有潜在利好没公布,还是单纯的资金炒作?有没有隐藏的利空消息没被发现?这些信息差往往让我们做出错误判断。半年前我开始用希财舆情宝,主要是看中它的AI舆情功能。每天早上我都会打开小程序,看看自选股的舆情评分和消息动态。缩量涨停那天,如果舆情评分突然升高,利好消息里有公司业绩超预期或者行业政策支持,而且财务AI评分也在80分以上,这种情况我心里就有底了,至少知道公司基本面没问题,不是纯炒作。
最开始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每个用户每天都有免费查看额度,刷新舆情评分和报告完全够用。后来发现它的舆情报告里不光有消息分析,还有技术面和业绩表现,能帮我判断这波上涨有没有业绩支撑。比如上个月有只票缩量涨停,舆情报告里技术面显示突破了关键压力位,业绩表现也是连续三个季度增长,我就决定再拿一拿,后面果然又涨了不少。
有时候缩量涨停还和市场风口有关。比如某个政策突然出来,相关板块集体上涨,有些个股就会缩量涨停。这时候我会用舆情宝的风口解读功能,看看这个政策的逻辑是什么,是短期刺激还是长期利好。如果解读里说影响是持续的,而且板块里其他个股也有联动,那缩量涨停可能只是开始。要是解读说逻辑比较牵强,受影响的个股不多,那就要警惕第二天冲高回落。
平时我习惯在 公众号看复盘文章,里面经常分析当天的缩量涨停案例,还会教怎么结合舆情和财务指标判断。公众号里直接就能搜到舆情宝小程序,点进去就能免费体验,对散户来说很方便。
所以缩量涨停到底是不是好事,真没有标准答案。关键要看位置、消息面、公司基本面,还有市场整体环境。与其自己瞎猜,不如找个工具辅助判断。现在每天用舆情宝看看评分和报告,虽然不能保证每次都对,但至少比以前凭感觉操作稳多了。想试试的朋友可以点击文末入口,免费体验希财舆情宝,每天刷新额度足够看关键信息,用好了可能比你自己研究半天还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