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 >  股票

量比大换手率低怎么回事

袁顾问            来源:
我要入驻
袁顾问 股票顾问
咨询TA

做股票这些年,经常有股民朋友问我,量比突然放大但换手率却很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主力在搞什么动作?其实这种情况在市场里挺常见的,但背后原因可能差很远,今天就结合我自己的经验,跟大家掰开揉碎了讲清楚。

量比大换手率低怎么回事

先得把两个指标说透。量比这个指标,简单说就是今天的成交量和最近5天平均成交量的比值,量比大,说明今天交易比平时活跃。换手率呢,是当天成交的股数除以流通股本,反映的是流通股里有多少比例换手了。所以量比大换手率低,就是说今天交易比平时热闹,但实际换手的流通股比例并不高。

第一种常见情况,是个股的流通盘本身很大,而且大部分股份被长期锁定了。你想啊,如果一只股票流通股本有100亿股,但其中80亿股是大股东或者机构长期持有的,基本不会动,实际自由流通的只有20亿股。这时候如果某天成交了2亿股,跟过去5天平均每天1亿股比,量比就是2,算大了;但换手率是2亿股除以100亿股,只有2%,自然就低。这种情况在大盘股里尤其明显,很多权重股平时换手率就不高,一旦有突发消息刺激,成交量上来了,量比就容易放大,但换手率还是起不来。

还有一种情况是早盘集中成交。有时候股票开盘几分钟内突然放量,比如集合竞价或者开盘后半小时成交了全天大部分筹码,后面交易就很冷清。这时候量比可能因为早盘的大量成交而变大,毕竟量比是按当日总量和过去5日平均比的,但全天总成交量相对流通盘来说还是少,换手率自然就低。我见过不少次,有些股票早上受消息影响冲一下,然后全天横盘,最后量比看着挺大,换手率却没跟上。

主力对倒也可能导致这种现象。这种就得小心了,主力可能通过自己的不同账户互相买卖,制造成交量放大的假象,吸引散户跟进。但实际上筹码只是在主力手里倒腾,并没有真正换手到散户手里,所以换手率不会高。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高位,就得警惕是不是在准备出货了。

另外,流通股结构特殊也会有影响。比如有些股票刚上市不久,还有大量限售股没解禁,自由流通盘很小。这时候只要有少量资金买入,成交量就能比平时放大很多,量比自然上去了,但因为自由流通盘本身小,除以总股本算换手率的话,数值还是低。这种情况在次新股里偶尔会遇到。

遇到量比大换手率低,不能单看这两个指标就下结论,得结合股价位置。如果股价在低位,可能是主力在试盘,看看抛压大不大;如果在高位,就得想想是不是主力在吸引接盘。还要看消息面,是不是有利好利空出来,导致短期资金涌入但长期资金没动。财务情况也很重要,公司基本面好不好,有没有持续盈利的能力,这些都会影响资金的态度。机构观点也得参考,最近有没有券商出研报,评级是买入还是持有。

说实话,以前我自己分析这些的时候,得打开好几个软件,看成交量数据,翻新闻公告,查公司财报,还要汇总券商研报,忙半天可能还漏了关键信息。尤其是消息面,有时候一条突发政策出来,等我看到的时候股价都动完了,根本来不及反应。后来用了希财舆情宝,这些麻烦事就省多了。它的AI舆情功能挺实用的,能实时监控自选股的全网消息,不管是新闻资讯、公告还是研报,都能汇总到一起。最关键的是AI会直接分析每条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每天更新的舆情报告里,还会把股价异动原因、技术面分析、业绩表现这些整理好,不用我自己一个个去扒。比如遇到量比大换手率低的情况,我直接看舆情报告里的“股价异动原因”和“利好利空消息”,就能快速知道是不是有突发消息影响,还是主力在操作。

财务情况也不用我自己算,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会展示核心财务指标,还有个财务AI评分,评分越高说明公司财务健康度越好。我一般会看看这个评分,结合AI估值,判断公司是不是被高估或低估,心里有个数。毕竟财务健康的公司,就算短期出现量比换手率异常,长期也更容易走稳。

想体验的朋友可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会刷新免费查看额度,像舆情评分、财务评分这些都能免费看。要是觉得好用,再考虑开通会员,投入成本也不高,比起自己瞎操作亏的钱,这点成本真不算什么。平时也可以关注 公众号,里面会不定期分享一些分析方法和工具使用技巧。

总之,量比大换手率低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得综合分析消息面、财务面、技术面这些因素。市场变化快,光靠自己盯盘和查资料确实费劲,用对工具能省不少事。大家要是也遇到类似的指标困惑,不妨试试用希财舆情宝辅助分析,也许能帮你更快理清思路。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 ”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