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收到不少留言,都是40岁左右准备买房的朋友问:这个年纪才上车,贷款年限还能贷多久?说实话,每次遇到这种问题,我都得先问清楚他们的具体情况——房龄、选的银行、有没有用公积金,这些细节都会影响最终能贷多少年。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帮客户办贷款的经验,掰开揉碎了说清楚。
先直接回答核心问题:40岁买房,商业贷款最多能贷多少年?多数情况下是30年。这是因为现在银行通用的规则是“贷款期限+借款人年龄≤70岁”,40岁的话,70-40=30,理论上能贷到30年。但这只是个基础数,实际办的时候,还得看另外几个“拦路虎”。
第一个要注意的是房龄。你买的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差别可大了。前阵子有个客户40岁,看中了一套房龄20年的二手房,去银行申请贷款时,客户经理告诉他最多只能贷25年。他当时就懵了:不是70-40=30年吗?后来才知道,银行还有个规定是“房龄+贷款年限≤70年”(部分银行是65年)。那套房龄20年,70-20=50年,按理说50年比30年长,该按30年算啊?结果银行评估时发现,那小区的房屋质量报告里提到“墙体有轻微老化”,最终把房龄+贷款年限的上限压到了65年,65-20=45年,还是比30年长。后来才搞明白,是中介没说清楚,那套房的土地使用年限只剩45年了,银行怕到期后产权问题,硬是把贷款年限卡在了25年。所以买二手房的话,一定要让中介把房龄、土地使用年限这些数据列清楚,别光听口头说“房龄不大”。
再说说银行政策,这才是最容易让年限“浮动”的地方。国有大行(像工行、建行)基本卡得比较死,70岁-年龄就是上限,40岁想多贷1年都难。但股份制银行(比如招行、兴业)对优质客户会松一点。上个月有个40岁的企业主客户,公司年营收稳定在800万以上,征信从没逾期,去招行申请贷款时,客户经理主动说可以试试“75岁-年龄”的政策,最终批了35年。不过这种情况真不多见,10个客户里能碰上1个就不错了,得是收入高、流水稳、征信特别干净的“优质客户”才行。还有城商行,比如南京银行、杭州银行,有的会把年龄上限放宽到80岁,但这类银行贷款利率通常比国有大行高0.3%-0.5%,得自己算笔账:多贷5年省的月供,够不够补利息差?
如果用公积金贷款,年限还得再短点。多数城市的公积金贷款规则是“贷款期限+年龄≤65岁”,40岁的话就是65-40=25年,比商贷少5年。但也有例外,比如广州的公积金政策就写着“最长可贷30年,不受年龄限制”,但实际办的时候,银行还是会看你的收入稳定性。我去年帮一个广州客户办,40岁,教师编制,公积金账户余额有20多万,最终公积金贷款批了30年,月供压力小了不少。所以用公积金的话,一定先查当地公积金中心的最新政策,别想当然按65岁算。
那有没有办法能多贷几年?当然有,最实用的就是“换主贷人”。上个月有对夫妻来找我,丈夫40岁,妻子38岁,本来打算用丈夫名义贷款,最多30年。我建议他们换成妻子做主贷人,70-38=32年,银行最终批了32年,月供比30年少了近500块。不过这里要注意,主贷人必须是房产证上的名字,而且收入得能覆盖月供的2倍以上,不然银行会怀疑还款能力。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贷款年限越长,总利息越高。40岁贷30年,按现在LPR+55个基点(约4.2%)算,贷100万的话,总利息差不多75万;如果贷20年,利息能少30万左右。所以别盲目选最长年限,得结合自己的收入预期。如果这几年收入还能涨,不如选20年,省点利息;要是收入稳定但不高,那就选30年,减轻月供压力。
最后给40岁买房的朋友提个醒:去银行申请贷款时,把能证明“还款能力”的材料都带上——工资流水(最好是近6个月的)、社保公积金缴纳记录、年终奖的银行回单,这些都能让银行更放心,说不定就愿意多批几年年限。前几天有个客户,40岁,工资流水每月3万,但之前没打年终奖的流水,银行只肯批28年。后来补了去年20万的年终奖流水,银行直接批到30年。
总之,40岁买房贷款年限,不是简单一句“30年”就能概括的。房龄、银行、贷款类型、甚至主贷人年龄,都会影响结果。最好的办法是看房前先找2-3家银行的客户经理聊聊,把自己的情况说清楚,让他们给个初步年限评估,心里有数了再选房,才不会白忙活。